開發郊野公園覓地良方? 青年最不接受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1/24 16:55

最後更新: 2017/01/24 16:55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由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「青年創研庫」訪問了512名18至34歲的本地青年,了解他們對香港城市規劃的願景,調查結果反映受訪青年重視環境生態保育,最不接受是「開發郊野公園」(54.0%)和「填海」(37.0%);其不能接受的主要原因,是擔心會破壞歷史文化遺址和生態自然資源。

調查結果顯示,80.2%受訪者傾向同意「香港必須增加土地供應以滿足房屋需求」;當中較多受訪青年表示最接受「發展棕地」(61.1%),其次為「重建舊區」(52.1%)和「於新界徵收私人土地」(31.8%)來增加土地供應。

至於本港宜居程度,57.8%受訪者認為香港的宜居度屬合格水平以上;以10分為最高,整體平均分為5.8分,受訪青年認為居住環境擠迫是作為宜居城市的最大不足,其次為「社會分化」和「環境污染」。

此外,研究亦與20名香港青年進行個案或聚焦小組訪談。有參與聚焦小組訪談青年以天水圍及東涌為例,指出有關當局在發展新市鎮時欠缺細緻的規劃,忽視居民居住的需要,如交通和醫療配套均有不足。

(青協提供照片)

青年創研庫「社會與民生」組別召集人李國義指出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宜居,除了考慮社會環境狀況,還應從人文角度出發,他引述報告建議本港可考慮制訂具人文元素的宜居城市指標,如社會網絡、信任、團結、互助,以及社會凝聚力等,藉此更立體地反映實況。

另一名成員郭恆志建議當局制訂具體棕地政策,並進行相關統計及資料搜集,以便制訂棕地發展的優先原則。此外,報告建議有關當局考慮設立網站,列出棕地發展計劃進展、相關法例和所耗公帑等資訊,供公眾參閱。